传承立屯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bat365手机版app调研组赴崇左市天等县立屯调研
5月25—26日,bat365手机版app一行9人在党支部书记云芸同志带领下赴“立屯精神”发源地——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立屯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立屯天梦风景区、立屯精神纪念馆、立屯隧道、道念村立屯扶贫车间、道念村小学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详细了解了立屯产业扶贫项目和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
调研组在立屯精神纪念馆参观
产业是乡村振兴之基富民之本。在立屯精神纪念馆和立屯隧道,调研组成员重温了“立屯精神”的由来,到扶贫车间详细了解目前立屯的扶贫模式和产业扶贫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有关实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等问题与当地村干部、村民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乡村教师在“扶智”“治愚”这一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调研组在道念村小学采取调查问卷方式从福利待遇、培训、进修、课程内容等方面了解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并听取他们对于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期待。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天等县顽强拼搏、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探索、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4”扶贫模式(即“1”为天等精神,“4”为党支部、扶贫车间、创业大军、教育扶智四个载体)。在扶贫产业建设方面,将优质稻、茄果类(辣椒)、牛、鸡、猪、糖料蔗和桑蚕确定为“5+2”特色主导产业,并在贫困村发展鸡猪牛和糖料蔗“3+1”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探索和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和“公司+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生产托管、租赁等联结方式,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在教育发展方面,天等县围绕“能上学、上好学”的基本目标,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初中校舍改造等系列工程项目,实现全县村小学、教学点学生食堂和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多途径提高偏远教师待遇,教师生活补助费覆盖全县乡镇每一位教师,全县学校均实施安教工程,实现乡村学校教师人人有房住;采取内引外联方式提升教师水平,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国培”等各级培训。在产业助力脱贫、教育扶智治贫的过程中,“立屯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内涵,并逐步升华为“天等不等人,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立屯精神”体现了立屯人奋斗拼搏的实干精神,是天等人民开展各项工作的精神支柱,也是崇左市脱贫攻坚的缩影和标杆。大力弘扬和深化立屯精神,把立屯精神融入思想、体现到行动上,以榜样力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助力乡村振兴。